一、学院简介
本学院的前身是1930年学校(时称“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梁实秋先生为首任系主任。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导师17人,师资队伍中博士及在读博士50余人。
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围绕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区域国别研究四个方向形成12个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及骨干均为有博士学位的教授。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外国语言文学“本-硕-博”完整的学科教育体系和英语系、日语系、朝鲜语系、法语系、德语系、大学外语教学部“五系一部”、七个语种(俄语、西班牙语)的人才培养体系。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一级学科的排名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20-30%之间(B)。此外,本一级学科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二五”外国语言文学重点基地,山东省“十三五”外国语言文学唯一“创新平台”。近年来学院科研和教学成果喜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际招标研究课题12项,省部级人文社科课题30余项;出版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12种,学术专著、专业教材和译著160余部,在SSCI、CSSCI和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0余项。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高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关系,每年有大批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二、招生专业目录
联系电话:0532-66787311
联系人:陈老师
招生专业目录如下: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全日制 拟招生人数 | 非全日制 拟招生人数 | 专业基础知识笔试科目 | 备注 | |
050200 外国语言文学 | ||||||
0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 心理语言学研究 会话分析研究 语用学研究 应用语言学研究 二语加工研究 日语语言学研究 二语习得研究 | 杨连瑞 陈士法 于国栋 吴亚欣 B.Wolter A.Siyanova N. Taguchi 陆小飞 张文忠※ | 17 | 0 |
2273方向基础与前沿A |
考察第二外国语水平,达到“申请-考核”制外语水平要求的,可不参加相关第二外国语考试。详见我单位“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
02翻译学 | 翻译理论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翻译地理学与翻译家研究 | 任东升 徐德荣 贺爱军 | ||||
03外国文学 | 韩国-朝鲜文学研究 日本文学研究 | 张小玲 李海英 任明杰 | ||||
04 区域国别研究 | 比较区域国别研究 跨文化研究 | 庞中英 修斌 梁镛 | ||||
注:加※者为校外博导。各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各专业招生人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注:1.指导教师为校外兼职博导的请在姓名后面加“※”。
2.招生专业须按专业代码由小到大次序排列。
三、综合考核方式和内容
(一)专业基础知识笔试
(二)面试:包括业务考核、外国语考核等内容。
1. 业务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每位考生需准备10分钟左右的PPT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
2. 外国语考核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达到本专业的外语要求,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
四、综合考核总成绩
综合考核总成绩根据专业基础知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计算得出,总成绩及任一项成绩出现60分以下者,不予录取。
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五、参考书目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1001 | 英语 | 不指定参考书目 |
1002 | 日语 | |
1003 | 法语 | |
1004 | 德语 | |
2273 | 方向基础与前沿A | |
0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1) Ellis, R. 1994.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Gass, S. & Mackey, A. 2012.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3) Zmuda, A., G. Curtis and Ullman, D. 2015. Learning personaliz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lassroom[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4) Dörnyei, Z. 2007. Research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ologie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Schwieter, J. W. 2015.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Bilingual Processing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Jiang, N. 2018.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7) Sidnell, J. 2010. Conversation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M]. West Sussex: Wiley-Blackwell. (8) Psathas, G. 1995. Convers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of Talk-in-Interaction [M]. London: Sage. | |
02.翻译学 | (1) Toury, G. 2001.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Gentzler, E. 2015.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Shei, C. & Gao, Z. M. 2018.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Translation[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4) Boase-Beier, J. 2006. Styl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Bassnett, S. 2004.Translation Studies (Third Edition)[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03.外国文学 | (1) 金允植金玄,『韩国文学史』,(韩国:민음사),2008. (2) 권영민(Young Min Kwon), 『韩国现代文学史(1896-1945)』,(韩国:민음사),2004. (3) 赵东一,『韩国文学通史』,(韩国:지식산업사), 2005. (4) 柄谷行人、『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岩波書店、2008年。 (5) 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説』(上・下)、筑摩書房、2007年。 (6) 王志松岛村辉(日)主编,《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 |
04.区域国别研究 | (1)大英百科上的“区域研究”词条: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area-studies。 (2)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The U.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主席和纽约大学教授 Craig Calhoun强调“Area Studies”的重要性:“二战结束后,区域国别研究是塑造跨学科的社会科学的三大最为重要的运动之一”,见:Craig Calhoun,“Integrating the Social Sciences: Area Studies,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Problem-Oriented Research”,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terdisciplinarity (2 ed.), edited by Robert Frodeman, 2017. (3) 钱乘丹:《建设中国风格的区域国别研究》,见: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0117.html。 (4) 任晓:《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历程、趋势和方向》,《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第1期。见:https://www.jis.pku.edu.cn/docs/2020-03/20200327202306803860.pdf。 (5) 王缉思:2018 年4 月12 日在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原标题《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刊发于北大《国际战略研究简报》第73期,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6940。 (6)维基百科上的“区域研究”词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Area_studies。 | |
注:本参考书目仅为基础书目,不作为出题范围。 |